推广 热搜: PVC树脂  pvc管材  pvc  pvc塑料  pvc材料  塑料  PVC片材  PVC管  聚氯乙烯  塑料注塑工艺流程 

《条件》规定PVC项目单线产能规模不低于300万平方米/年

   日期:2013-03-15     浏览:416    评论:0    
核心提示:过去的5年,防水材料行业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行业总产值已超过1000亿元。在行业产值迈进千亿元大关之后,一些深层次的质量问题
 过去的5年,防水材料行业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行业总产值已超过1000亿元。在行业产值迈进千亿元大关之后,一些深层次的质量问题也浮出水面。
  201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将建筑防水产品作为本年度质量提升工作的10类重点产品之一。根据国家质检总局2012年全国建筑防水卷材产品质量“三查”(产品质量联动抽查、企业生产条件检查和无证生产清查)结果来看,一些关键性、安全性指标仍存在较大隐患。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防水行业面临发展过程中的阵痛。除了产能严重过剩和行业集中度低两大突出问题之外,建筑行业漠视防水问题,层层分包压价和滥用劣质材料等潜规则横行。中国建筑工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并不是危言耸听。
  产能极度过剩
  “非标”产品横行
  “水泥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可达到74%,已经被称为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防水材料行业的产能远远达不到这个比例,那我们只能叫做产能极度过剩了。”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信息部主任王旭直言行业现状。
  据了解,2011年全国建筑防水产能可达60亿平方米,而2011年全行业的产量仅为12亿平方米。防水材料行业的产能达到市场需求总量的5倍之多,不少企业开工率不足,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据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防水行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但行业最大企业的销售收入也不过20多亿元,超过5亿元的企业只有10多家,排名前50位的企业市场占有率还不到市场总额的两成。
  其实,为了防止因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低导致的市场无序竞争,国家针对防水材料中的防水卷材生产,一直推行生产许可证制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防水材料生产企业有2000多家,其中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约1500家,规模以上企业有443家。
  “刚开始生产许可证的管控由国家层面来负责,现在已将权力下放到省级部门。由于各省的管理尺度并不统一,生产许可证管理总体来讲是放松了。”王旭介绍,“这也导致了近几年企业数量的猛增”。
  一个行业在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低之后,很容易导致行业恶性竞争,直接表现就是行业劣质产品的泛滥。
  王旭讲述了目前行业这样一种现状,防水卷材都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是企业生产相关产品所要达到的强制性最低标准,“但是在我们这个行业市场上,反而成为了一个最高标准。”对于生产低于国标的“非标”防水卷材企业,业内人士曾总结出三种类型:一是无法无天,视国标、行标为无物,往往是生产商和销售商签一个协议,按协议要求生产,私下交易;二是沐猴而冠,有些企业通过变更标准名称等方式违规备案企标,备案标准中的防水指标低于国标或行标,使生产“非标”产品合法化;三是偷梁换柱,厂商对客户宣称是国标产品,但实际供应过程中,打通各个环节,最终向客户提供的却是“非标”产品。
  层层分包压价
  劣币驱逐良币
  在采访过程中,一些防水材料生产企业向记者倾诉,防水材料市场混乱,也不能将板子全部打在材料生产企业身上。“我们也是弱势群体。”据他们介绍,在建筑业这一“生物链”上,防水行业是最底层最末端的一环。国际上,建筑防水工程平均造价约占建筑工程总造价的8%,日本为10%。但国内仅占建筑土建成本1%~3%(高层建筑土建成本每平方米1500~2000元,则防水造价约为15~60元/平方米)。近年楼价翻番,装修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但建筑防水造价却在低位运行,许多楼盘的防水投入连1%都不到,能按规范做足的并不多。
  据了解,防水工程通常是由投资者(开发商)总包给土建总包单位,再由总包单位分包给防水专业公司。土建总包在传统的钢筋、水泥等项目中经过市场的公开投标竞争,一般赚不了钱。于是总包单位往往就将防水、装饰、园林这些专业分包价格压低,以赚得利润。
  中国建筑学会防水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叶林标曾参与过一项国家投资的项目,其防水的工程预算是每平方米150元。这笔钱到了地方,先被扣除了20%的管理费,以每平方米120元的价格发给总包,而总包最终以每平方米60元的价格发给了施工方。总包一转手每平方米就赚了60元。
  叶林标质疑:“这样的价格又怎能保证质量呢?”而据王旭介绍,防水材料乱象之一就是生产环节比较混乱,由于防水材料一般是配方产品,可变性比较高。今天客户需要好一点的材料,明天客户需要便宜一点的材料,都可以生产。这种可变性很难把控材料的质量。
  据一位在防水工程方面有二十多年从业经验的包工头讲述,好的防水材料价格当然高,但他能够以1/3到1/5的价格拿到同样品牌同样型号的产品。“假冒的优质防水产品,其包装和外形已经做得跟真品一模一样了。只有内行人才能看出来,当然还有防水材料的检测机构能够检测出来。”这些不合格的防水卷材又是如何流入工地的呢?据了解,工厂有出厂检测,这是第一道把关,一般只是抽检;第二道把关就是工地现场抽样检测,由监理来抽检。但这其中的文章就大了:工厂检测,厂家送检的是合格国标产品,供应的却是“非标”产品;有的厂商甚至连合格样品也拿不出来,直接向一些不法检测机构“买”一张合格证了事。由于不法厂商事先“打通”了监管环节,这些监管人员对上述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大量不合格产品就这么堂而皇之地流入建设工程中。
  王旭对此表示,假如生产国标产品的利润率只有10%,而生产“非标”产品的利润率可达20%,在监管不严的情况下,指望企业自律,是完全不可能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就会产生。
  市场准入纾解行业乱象
  其实,防水问题已经引起开发商的重视。据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采购总监滕怀江介绍,房屋渗漏问题已成为工程质量方面的最主要问题。而防水材料行业小企业比较多,产品质量很难保证,为此开发商会与一些大品牌企业合作。
  与之前将防水工程打包给承建方的模式不同,现在很多开发商直接与防水公司合作,形成战略联盟。据王旭介绍,虽然目前防水行业的集中度不高,但是在一些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中,与开发商达成战略联盟,形成战略采购的,基本上都集中在防水行业的前50名企业中。
  此外,为了引导建筑防水卷材行业健康发展,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在今年1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对外发布了《建筑防水卷材行业准入条件》(以下简称《条件》),从建设条件与生产布局、生产规模、工艺与装备、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对防水卷材行业作出了严格的准入要求,这是继水泥、玻璃、岩棉、玻纤材料等建材产品后的又一个行业准入条件。
  新发布的《条件》规定,“新建改性沥青类(含自粘)防水卷材项目单线产能规模不低于1000万平方米/年,新建高分子防水卷材(PVC、TPO)项目单线产能规模不低于300万平方米/年。”王旭介绍,《条件》从今年3月1日起实施,而新修订的《建筑防水卷材生产许可证细则》也即将出台,将大幅提高生产许可条件。“上述准入条件的门槛并不低,拥有上述产能规模的企业一般都是按照标准来生产,因为更换产品线需要时间,另外产品质量也会受到影响。这样一来,在抑制小企业进来的同时,也可以提升材料的整体质量,从而有效降低建筑工程的渗漏率。”据了解,在提高市场准入条件同时,今后两年国家质检总局仍将建筑防水卷材作为全年重点整顿产品之一来抓。“2012年是一个整顿开始,2013年肯定会加大力度,而在2014年将会出结果,防水材料行业将会有大的改观。”王旭表示
 
打赏
 
更多>同类塑料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塑料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