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行业资讯
聚烯烃出路在哪里?
2012-11-03 22:52  浏览:405
pvc塑料网提示: 世界经济在普遍不景气和恐慌中迎来了2012年,欧债危机迟迟悬而未决。对于中国,可谓是“内忧外患”。塑料行业同样也面对的巨大的压力。
  内忧:国内多个产业链处于产能过剩、结构调整阶段,比如造船业、钢铁业、塑料的PVC、电石、EPS行业等。所以基于以上内忧外患,2012年以来贯穿整体塑料市场的主要基调是下游需求低迷,市场总体的走势都是根据原油、期货、消息面而动;也即市场走势主要是受炒作因素以及季节性因素所致,不是下游根本需求拉动。
  外患:作为我国第一大经济合作体是欧盟,欧元区经济元气大伤,欧盟至少8个经济同盟国经济陷入衰退。欧债危机将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影响着国内市场。作为我国第二大出口地是美国,美国经济增速放缓,从08年经济危机以来,公共债务,失业数据等各项经济数据均显示恢复缓慢。
  国内经济面:国家统计局公布三季度经济数据,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4%,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0%。中国经济已进入“L”型底部,四季度将出现小幅改善。预计四季度经济将有0.4至0.5个点的回升,经济依然在底部徘徊。三季度GDP增速虽然有所下降,但环比仍有0.2%的提高,是基数导致的三季度GDP同比增速下降,因此未来经济继续下滑的可能性不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继续围绕“稳增长”,由于外围环境仍不稳定,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持续为经济稳增长保驾护航。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仍处于结构调整中,短期不必太过悲观,从数据上来看,经济企稳明显,在未来的2-3年,2014年中期后,中国经济或将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短期内,医药、环保、装备等行业将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新动力(310328,基金吧)。目前各项经济数据显示:大宗商品整体偏弱,经济复苏尚待时日。黯淡的出口前景不断压制着下游生产企业盈利下滑和信心降低,就在各方大呼“伤不起”的哀怨里,聚烯烃行业在挣扎与希望中低调前行。
  聚烯烃产能扩张:种种迹象表明:经济的持续疲软下行让聚烯烃需求增速趋缓,但中国聚烯烃产能却已开始进入集中释放期。截止2012年年底,中国聚丙烯产能将达1364万吨以上,与2011年相比增长18%。且从近三年产能统计来看,新型的煤制烯烃聚丙烯产能占到总产能的1%左右,显示了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大型煤制聚烯烃项目对中国聚丙烯能力提高有一定影响。另外,还有越来越多的中东新生产能的崛起,或许会让聚丙烯产能很可能在未来数年中迅速陷入后继乏力的困境。
  2011年我国聚乙烯消费量1782万吨,2011年国内总产量1015万吨,占国内总需求的58.9%,进口量占总需求的41.1%,主要为HDPE(41.5%)和LLDPE(38%),而LDPE(20.5%)的供应80%为国内自产。聚乙烯产能平均年产能增长率在17.2%,尤其是在2009-2010年增长率最为明显。预计2015年中国聚乙烯产能为1690万吨/年,需求为2210万吨/年,缺口约700万吨左右。预计到2020年我国聚乙烯产能为2280万吨,需求为2850万吨。产能分布:中石化4
  3.44%,中石油:36.64%;合资石化企业:5.9%;地方石化企业:5.9%。
  下游需求:然而与之相反的是:下游需求端却如临大考,当“四万亿”潮水退去,当“家电下乡”打道回府,当代表经济方向标的汇丰制造业指数数月低于荣枯线以下,当中国GDP的“三驾马车”吃力前行,中国塑料制造企业开始悻悻互望,发现大家都是海滩上的裸泳者。近渴已现,远水何在?习惯于快马加鞭一骑绝尘的国内塑料产业不得不需要重新思量“速度与激情”的大戏该如何演绎?而作为塑料产业的一份子,我们又该如何在暗淡中寻找希望?如何为塑料产业长远发展带来更多福音的思考?
  聚烯烃出路在哪里?
  1.进入“十二五”以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经济调整已迫在眉睫。中国进入极其艰难和痛苦的转型时期,也奠定了塑料产业将在转型的阵痛中面临洗牌或优胜劣汰,无论是作为塑料产业链上的何种角色,均要以长远眼光看待短期利润和长期发展的关系,来顺利过渡和适应经济转变。
  2.中国的市场再次陷入平衡效益的追寻中。如煤制烯烃技术、甲醇制烯烃产业的出现,聚烯烃市场资源被不断挖掘;以两大石化为代表的供应体系里已逐渐出现更多合资,民营以及其他央企的身影,使得聚烯烃市场格局不断壮大。这本身就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有竞争,才会给予市场注入更多活力;拥有多元的市场才会让产业生生不息。
  3.提高质量,提高“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走专业、品牌、服务的道路。努力创新,提高技术水平,调整产品结构,才能促进产品本身及附加值利益最大化。总体通用型牌号过剩,高附加值产品依然有一定的进口依存度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