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在淘汰类产品目录中删除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并将于今年5月1日起生效。这意味着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被禁用14年后,将重新名正言顺地回归市场。
记者从当日的恳谈会上获悉,目前国内获得生产许可证的塑料餐盒有1400多家,纸制品生产企业400多家,其中有100多家发泡餐具生产企业,占餐盒市场的70%,每年市场消耗100多亿个。
此番解禁为何会引起各界如此关注?发泡餐盒重回市场将带来怎样的影响?一次性发泡餐具是否安全?在这次由民间组织发起的恳谈会上,来自不用领域的专家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标准制定过低
针对一次性发泡餐盒是否具有毒性,常年从事塑料研究的杨惠娣认为,目前毒性问题已经解决,杨惠娣解释说,用于生产一次性发泡餐盒的食品用聚苯乙烯树脂原料,苯乙烯残留单体在5000ppm就对人无害,而我国规定在1000 ppm以下。且发改委、疾控中心对国内生产的聚苯乙烯材料厂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含量均小于1000ppm。“所以,原料单体没有问题,大家可以放心。”杨惠娣说。
董金狮则认为,“标准里聚苯乙烯并没有含正乙烷的测试,即油脂的测试,那么这个产品能不能装油?一次性发泡餐盒使用温度需控制在80摄氏度以下,超过这一温度会产生怎样的危害?
据记者了解,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按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符合《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GB9692―1988)和《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9―1988)。董金狮说,这一标准制定过低。
有效回收利用很难实现
杨惠娣认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性价比高、可以回收再利用,一是可以作为燃料,添加到生物垃圾里提高热值,二是做成可燃固体物焚烧。
董金狮却对一次性发泡餐盒的回收利用表示担忧,他介绍说,国家经贸委1999年发布一次性发泡餐盒使用禁令后,全国各地纷纷出台相应的发泡餐盒管理办法。次年,上海开始运作被称为“3分钱工程”的发泡餐具管理回收体系。但随着2005年大量非法发泡餐具的出现,本来运作正常的回收系统开始入不敷出,逐步走向难以为继的局面。董金狮认为,按照今天的回收成本,即便按照每个5分钱的投入,也已很难实现。
来自中国再生资源协会的曹阳也在会上表示,中国目前的垃圾回收率仅40%左右,塑料及一次性发泡餐盒附加值低,跟生活垃圾混在一起处理成本高。将来能否出台生产者责任制,让生产厂家承担回收处理的费用,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应合理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
虽然当天双方各执己见,但在当日的恳谈会上,杨惠娣和董金狮均表示,使用一次性发泡餐盒要注意方法,勿装温度过高的食物,也切忌将餐盒放入微波炉加热。
两位专家也希望,国家尽快出台一次性发泡餐盒的生产标准及监管机制,以保证居民的安全使用。
pvc材料网提示:中国现在一次性发泡餐具的回收处理根本做不了。”“不要首先就讲不可能,日本美国都能做,为何中国不能做?”4月19日上午,原定于10点开始的一场有关“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的民间组织恳谈会,因为两位持不同观点嘉宾的争吵而提前开始。一位是来自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而另一位则是中塑协塑料技术协作委员会委员杨惠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