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塌方的甲玛矿区位于拉萨河中上游,地势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状态,海拔最低处近4000米,最高处可达5300米以上,空气中的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四成到六成,气候环境恶劣。由于地理原因,该地区自然灾害频繁。跟据现场专家的分析,近期西藏比较干旱,容易发生此类崩塌、滑坡,此次滑坡应该是由于山体的前缘失去支撑而导致的。
事故发生后,公安、消防、民兵、医务等救援人员马上赶往现场,现在在塌方现场有三千多名救援人员进行搜救,二、三十台挖掘机一直在清理土方,搜救人员也在搜救犬和雷达生命探测仪的帮助下进行搜索,目前搜救力量还在不断加大,截至节目播出前在现场发现了个遇难者。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纷纷启动应急救灾机制。
今年的2月16日,国家发改委调整产业结构指导目录,宣布曾经禁用十几年的一次性发泡餐具将自今年五一开始重新允许使用。
一次性发泡餐盒又称泡沫餐盒,从日本和台湾地区引进,1986年开始在中国铁路上使用,由于它质轻、保温、耐油、抗水和价格低廉等特点,因此市场销售一直比较红火。1999年初,原国家经贸委颁布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将一次性发泡餐具作为落后产品列入目录,要求禁产、禁用,限期淘汰,人们直白地称其为“禁白令”。
原轻工部科技司司长、现在的塑料餐具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14年前发泡餐具作为落后产品遭淘汰的理由只是白色视觉污染,并非是发泡餐具本身有什么落后问题。而事实上14年来发泡餐具虽说被禁了,但实际上却是禁而不绝,现在依然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在北京一些小餐馆、路边小摊仍然在大范围地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
据统计,2010年中国每年消耗的一次性餐盒有150亿个,其中三分之二都是发泡餐盒, 这些一次性发泡餐具长期“地下生产”、“地下销售”。
国家发改委做出回应,说发泡塑料餐具符合国家食品包装用具相关标准,他们已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按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了检验。现在食品安全检测的职能已划归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截止目前这个部门还没有接受记者采访,但记者从塑料餐具联席会议办公室了解到,这种泡沫餐具主要材质是聚苯乙烯,本身无毒无害。
但在很多媒体上,大家都看到过这样的实验,把油浇在发泡餐具上餐具就会化掉,在沸水中煮这些发泡餐具它就会变形,这种情况是否代表发泡餐具在使用中会不安全呢?据专家介绍,发泡餐具规范生产、正常使用就没问题;违规生产,不当使用就可能产生问题。
一吨正规聚苯乙烯原料售价是一万三四,折合到每个发泡餐盒身上,仅原料成本就7分钱,再加上水、电、人工等其他成本,一个正规原料加工出来的餐盒至少售价要在一毛二分钱以上,但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发泡餐具只有一毛钱。
据了解,在广东、江浙一带市场上的发泡餐盒的售价更为便宜,只有几分钱,如果使用了正规原料,这样的售价是不可能的,如此低的价格是怎么来的呢?
再生料本不能用于发泡餐具的生产,但因为价格低,被一些生产企业作为原料使用。目前我国对发泡餐具的检测标准《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是无法将废塑料检测出来的,因此很多企业就明目张胆地使用外购废料进行生产。
发泡餐盒要开禁,首先要解决好生产环节的监管。生产环节管住了,消费环节才能认人放心。不过消费并不是发泡材料的利用终端,消费之后如何回收,仍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没有循环利用的制度和方法,白色污染就仍然是我们可能面临的威胁。
目前发泡餐具的确不能降解,这与14年前没有变化,今后如果要放开使用发泡餐具,就必须要有能够回收再生利用的手段。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已经具有对发泡餐具回收利用的技术,但从事这一回收的企业却少之又少。
发泡餐具重新回到阳光下,无疑是利害权衡的结果。比如纸餐盒是木材做的,制造其它塑料餐盒也要消耗更多石化原料,那使用发泡材料就可以更好的保护森林和减少石油依赖。无疑相对于十几年前,这两项任务对今天的我们显得更重。所以迎接发泡餐具的回归,我们必当抱着“今天的境界”而非“昨日之心态”,要“善用”莫“滥用”,要“方便”莫“随便”。